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早在1956年就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科,是国内首批建立中西医结合科室的西医医院。在近70年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华西医院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破题之路。要问破题的秘诀是什么,还要从华西医院怎么选、怎么做中寻找答案。
怎么选:厚基础﹢大投入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危急重症,起病急且病程凶险,全球病死率为20%~35%,至今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是困扰医学界很久的难题。
“中医药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治疗是重要的突破口。”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兼胰腺炎中心主任夏庆介绍,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可以用中医病机演变规律阐释,即“热病观”理论,运用中医疗法把炎症引起的“热”降下来,对抗炎症风暴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医生一方面有针对性地给予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改善患者肠道动力和屏障功能,降低腹内压力,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能通过临床应用抗微生物药物,通过营养支持、器官功能支持等手段,使感染性胰腺坏死和器官衰竭得到有效控制,将手术或微创手术的治疗风险降到最低。“在胰腺炎的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好处体现得淋漓尽致。”夏庆说。
夏庆认为,要围绕两个点来推进中西医结合。一是病种的结合,要抓住突出中医优势的病种。在医院内部,中医科室要形成自身的优势病种和特色品牌。二是病程的结合,在疾病不同阶段的关键点分别采用有效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方式,既可独立应用,又可联合应用。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华西医院时任院长、著名外科学家吴和光教授就主持成立了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核心的急腹症攻关小组,致力于对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探索。医务人员经过5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套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四大主要治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路径。据统计,华西医院胰腺炎中心每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2800余名,重症患者病死率降至6.56%,显著低于国际大宗病案报道的病死率水平。
患者有需求,医院有投入。从床位安排到资金投入,都能看出华西医院支持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积极态度。夏庆介绍,医院专门拿出70余张床位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同时将“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大疾病”纳入医院五大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连续5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开展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科研转化等。此外,医院的临床新技术基金也向中西医协作项目倾斜。
怎么做:建机制﹢成体系
遇到问题叫中医科来会诊开个处方,或者提供针灸、推拿等床旁服务……在夏庆看来这些仍属于初级阶段。夏庆介绍,不同于这些只能算作“中西医配合”的做法,华西医院探索出了成建制、成体系的中西医协作机制,成立由中医牵头的中西医结合中心,下设3个独立建制临床科室,其中包括1个实体化胰腺炎中心、2个中西医结合专科(内科与外科),形成“1﹢2﹢N”的发展态势。
“归纳起来就是‘在一起’和‘走上前’。”夏庆说,所谓“在一起”,即成立了实体化胰腺炎中心,集中资源、集中绩效、集中患者。集中资源体现在整合了华西医院胰腺外科、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科的医护力量,集中绩效体现在由中心统筹安排管理绩效,集中患者体现在集中收治全院急性胰腺炎患者。
“每天交完班,我们都要围绕疑难病例和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讨论。”夏庆说,在胰腺炎中心,中医与西医团队融为一体,分组管理病人,多学科联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已成为工作常态,中医与西医全程协作,一站式为患者解决病痛。
所谓“走上前”,就是让中医医师延伸至全院。在科室层面,中西医结合内科与呼吸科紧密协作,围绕、慢性咳嗽建立协同门诊、开展协同科研攻关,探索建立针对慢阻肺和慢性咳嗽的多学科诊治模式,弥补西医治疗手段的不足,为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开拓新方法。中西医结合外科针对肛肠和盆底疾病,构建“术前中医药控制炎症—术中中医技术运用—术后中医药调理”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将中医理念和技术贯穿手术全过程。
记者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采访时,见到中医师王科正在挨个病床“巡诊”。实际上,王科是中西医结合中心派驻到肺癌中心的中医医师,为患者解决反复咳嗽的问题,提供肿瘤术后中医康复调理、放化疗不良反应中医治疗等服务。起初,由于40%~50%的术后患者咳嗽问题总解决不好,肺癌中心主任车国卫主动提出“想要一个中医医师为患者调理”。王科到岗后,通过运用中药、推拿等中医药手段,使治疗取得明显效果。“临时参与式”的合作逐步变得不可或缺。如今,除了肺癌中心,专长为针灸的中医医师还到泌尿外科、普外科等科室参与患者加速康复的工作。
“在综合医院,中医医师往往比较弱势,但因为综合医院患者基数大、病种多,中医医师又能不断拓展个人成长空间。通过不同形式的协作,中医医师改变了以往只出门诊的工作模式,开始深入服务全院患者。这样一来,个人成长了,患者也受益。”夏庆说。
怎么样:出成果﹢育人才
2021年,夏庆牵头制定的《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成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发布的首批团体标准之一。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危急重症领域的唯一指南,也是全国唯一由综合医院牵头制定的中西医结合指南。此外,夏庆团队研发的六合丹软膏,开创了全国第一家院内制剂中药1.1类新药获批临床试验的先河,转化金额达到9150万元。去年6月,夏庆带领团队又登上了第56届欧洲胰腺俱乐部年会的舞台。这是全球胰腺疾病领域重要学术盛会之一。他们围绕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最新研究进行专题汇报,向国外展示了中西医结合在复杂疾病和提升诊疗效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出共识、出指南、做转化、作报告,夏庆并不满足于此。作为医院高峰学科首席科学家,夏庆最大的心病是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不只是华西医院面临的难题,更是几乎所有医院的难题。”夏庆表示,“具备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还要能产生化学反应,掌握两套本领,这种医生培养周期长,与患者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矛盾。”
在四川省中医药局的支持下,华西医院于2024年5月在全国综合医院层面率先开办了“西学中”培训班。虽然培训班都是利用晚上或周末业余时间开讲,但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包括很多科主任级别的专家也加入其中。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建立“早跟师、早临床”的培养机制,已有121名学员开启了探索中西医融合之道。这些学员学成后回到科室,将利用所学解决自己科室的临床问题。
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表示,“西学中”项目是医院大力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加强中西医协作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要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路径,推动全院中西医结合实现理论创新、体系创新、模式创新。
此外,华西医院还打造“中西医协作专题论坛”“学员论坛”,并把这两个论坛纳入医院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逐步营造更加良好的中西医协作氛围。
文:健康报记者 杨金伟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658配资-658配资官网-股票配资股票户网-线上实盘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